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。一般包括父母、妻子、子女等亲属。我们国家有千千万万个家庭。“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”。我的家庭是60年代组成的,我和老伴是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结婚成家的。我们育有三个子女,三个子女又育有三个孙辈,全家共有11口人,分别工作、生活、学习居住在西安宝鸡两地。
我和老伴生在旧社会,成长于新中国。老伴由于家庭经济生活所迫,没有读更多的书,小学毕业之前,为了养家糊口于50年代就参加了工作,后来边工作边学习到了中专文化水平,获得中级技术职称,现已退休。我的家境稍好于她,我是系统地读完了小学、中学、大学于60年代初大学毕业获得了工作。在30年工作中,从事过中学教育和党校系统的干部教育,工作中教育了别人,也教育了自己。由于自己好学上进,勤奋工作嬴得副处级,副教授的职务、职称。我和老伴结婚已有50年婚龄处于金婚年代。回忆50年的家庭生活过程中,特别是对于子女的成长教育中,我特别注重做到以下三点:
一是积极追求政治进步,坚持正确政治方向。我本人在上小学五年级特别就加入共青团,在读高中二年级时就成了中共党员,在青少年时代我就在共青团、共产党的雨露滋润下成长。我已经是58年党龄的党员了,在党的培养教育下,我刻苦学习,努力工作,儿女们看在眼里,想在心中,在工作学习中,也在暗暗地追求政治上的进步。现在我们家8口人已有5人是中共党员:即女儿在工作期间,工作、思想表现突出被单位党组织吸收入党;大儿子、儿媳在军队战斗生活中入了党;更可喜的是孙子辈在上大学时也入了党,这样一家三代都有了光荣的共产党员。
二是教育子女刻苦学习,努力向上勤奋工作。我的家庭可以说是一个学习型家庭。在我家的11口家庭成员中,本人是大学本科,老伴是自学成材属中专文化水平,女儿是中共陕西省省委党校经管本科班毕业;大儿子、儿媳高中毕业参军后,在部队上了中共党校经济管理函授本科班学习,获得本科学历,现转业到地方工作;小儿子、儿媳高中及中专毕业后,在工作中也上了党校系统的经管大专班;孙子辈已有1人从西安交大毕业,走上了工作岗位;其余两个孙子正在读小学和高中。 我本人退休22年不忘读书看报,每年买书、订报支出1500元——2000元,家有藏书1000余册;参与金台区老年协会工作,积极参与调研,撰写老龄工作、老年学方面的论文多篇,分别获得市、省、全国优秀论文奖。其中《大力加强养老队伍建设,促进老年精神关爱工作》一文,2012年被全国老年学会评为优秀论文,本人应邀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“全国老年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预防高峰论坛”会议。在我的带动下,子女们也都工作不忘学习,学习努力工作,他们都有自己的书房和藏书,藏有各类纸质书和备有电脑。我将和他们共同学到老,活到老。
三是秉承艰苦朴素、勤劳节俭的家风。我和老伴的老家都是以农为生,家人祖祖辈辈都是艰苦朴素、勤劳节俭地生活,祖辈、父辈艰苦朴素、勤劳节俭的家风,在我们身上留下了深深地烙印。我们懂得过去生活的艰辛,所以我们特别注重节俭,也教育子女们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。在我家,家俱用了再用,衣服穿了又穿,衣服小了,旧了洗净打包寄回老家,让老家的孩子们再穿;饭菜吃多少做多少,不能剩下后扔掉,我给子女们说:宁可撑着吃到肚子里,也绝不能腐烂在盘子里。小孙子如果剩下饭菜,我绝不大声斥责,而是笑着对他们说: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”他们便是很自觉地将碗中的饭菜吃的净光。他们在学校对以上诗词背诵得烂熟,不需要给他们再讲大道理。
在我的家庭中,我和老伴是主心骨,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子女们的成长。在我的家教、家训中,我特别突出身教重于言教的理念,强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子女,绝不用刻板空洞的大话去教育他们。回忆50年代的家庭生活,我的家庭不是“革命家庭”,也够不上“模范家庭”,尽管本人所在的家委会曾经评我家为“模范家庭”,我认为在处理家庭事务和“邻里守望”方面做得不错,赢得了居民的好评。2013年我的家庭被评为社区“学习型家庭”和金台区“平安家庭”,我认为还可以受之无愧。家风、家教、家训,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侮的重要组成部分,好的家风、家教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。为了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我要身体力行也要督促家庭成恪守“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”的公民基本道德准则,矢志不渝追求“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”的美好社会生活,为实现“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”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奋斗。(作 者: 西关街道纪工委 金印红)